《西游记》中,唐三藏曾有一个承诺:逢庙烧香,遇寺拜佛,见塔扫塔。其中两回,详细描述了唐三藏的扫塔经历。

扫个塔需要这么长的篇幅吗?扫塔是有其他什么寓意吗?更为奇怪的是扫塔为什么自下而上,而非自上而下?这一点似乎于理不合。

百家讲坛的赵玉平老师曾解释过,这里蕴含自我提升的最高智慧,总结成十二字,即:

1.起点低

唐三藏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,才最终修成正果。扫金光塔的时候也是从第一层开始,一步步登高。

起点低,也是芸芸众生的真实写照,大多数人起点都很低,出生就在罗马的毕竟是少数人。

现在网上流传一些:“寒门再难出贵子”“生孩子之前先挣足够的钱”…特别是在电影《何以为家》的影响下,一些人以出身低、家世背景一般来当自己不努力、没出息的挡箭牌,让人暗暗苦笑。

诚然,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,难道每个人的条件跟电影主角扎因都一样吗?不,大大的不一样,现如今我们的条件自不用多说,最起码,让你有机会成长起来,通过学习改变自己,通过奋斗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。扎因却连生活的基础保障都很难,更别说其他更渺茫的人生追求了。所以,别给自己找借口,更别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起点低。

主观意识才是最重要的。绝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,起点低,起动慢,起步迟。客观因素一样,只有靠主观的不懈努力、持之以恒,今天比昨天好一点点,明天比今天好一点点,后天比明天更好一点点,一天一点点汇集起来就是巨大的进步。

2.当下净

唐三藏扫金光塔的时候,由下往上,这必然会出现一个问题,扫过的台阶,又会落一层灰。一层一层又一层,莫不是最后只有最后一个台阶是干净的?前面的努力岂不是白下功夫了?

当下净,当下的立身之地是干净的。告诫自己,当下坚持的行动还是有成效的,也只有不放弃才能维系当下的干净。

许多人在过去的生活中走不出来。大概就是:晚上不睡,不想结束这毫无成就的一天,早上不起,没有勇气接受满是挑战的一天。过去的一直没过去,只会徒添更多的烦恼。

诚然,回首过去,都是一地鸡毛。常想过往,三省吾身。之前所扫的塔犹如做人与做事的缺点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更重要的是,过去的已经过去,未来的终将要来,坦然面对更是一种智慧。

过去的人或事我们已经无法掌握、更无法改变,把握好当下才是我们应该做好的事,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、说好每一句话,展现一个全新的自己才是王道。

3.回头脏

随着扫的台阶越来越多,唐三藏也步步登高,满头大汗、辛苦不以的他收获了什么?

如果此刻他回头望去,无一处干净,之前扫过的台阶也脏了,这难道是他扫塔的初衷吗?不。但却是人生的真谛。称之为:回头脏。

回头望,大家也多会笑自己小时候傻,小时候笨,小时候不开窍,那是你现在多聪明吗?是因为你站在了更高的地方,有了更广阔的眼界,有了更深层次的信息支撑,有了更缜密的思维模式,回头可清晰看到过去的不足之处,而不是说你本来就是如此。

诚然,每个人都在进步,境界提升了,水平提高了,眼界开阔了,就能发现过去的问题所在,看到“脏”,也就是不好的地方。(好多人更是多念了两年书,就如此这般那般看不起生你养你的父母及国家,我真的特别想问问这样厚颜无耻的人,您是生下来就这般不要脸呢?还是学校老师教的没脸没皮呢?这是广告,不喜勿喷)

如果回头所见一成不变,没有发现自己的不足及问题所在,那多可怜,自己竟然一点没进步;如果回首往事,过往全是光辉灿烂的日子、精彩绝伦的瞬间,那更可怜,自己竟然退步了。(喝多酒的两个朋友,一个吹嘘自己认识谁谁谁,谁谁谁多牛;一个对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局势唏嘘不已,对海峡两岸大陆所为如数家珍。一个靠标榜别人而喜,一个为家国天下而忧。您更喜欢谁?这个回头脏不脏?这也是广告,不喜勿喷)

人这一辈子,就是与自己的无知作斗争,人生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。回头多看看自己,勤反思一下回头脏,也许就是一个人变好的开始。

4.平常道

唐三藏是逢庙烧香,遇寺拜佛,见塔扫塔。一路上,唐三藏拜了不少佛,烧了不少香,自然也扫了不少塔。

取经路上,扫塔是再也寻常不过的小事。但就是这样的细枝末叶上才能看出唐僧的虔诚。真正的修炼正在于此,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件小事,此乃平常道。

多少人喜怒哀乐所导,家长里短、鸡毛蒜皮所致,遇事因人而异,遇人事事各异,无论大事小事、急事慢事,分不清先来后到、轻重缓急。

平常道,修平常。一步一台阶,一一扫净,一步步登高,步步高升,终登高处。在自己力所能及之处,以平常心做好平常事。

人生,要不因失误而悔恨,不因遗憾而抱怨。只因自己不惧怕起点低,低头当下净,笑看回头脏,平常心修平常。


其实,人生路上我不畏艰辛、不怕困难,愿意去探索,愿意去沉淀,也知道起点低,当下净,回头脏,平常道。只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能不断洗涤心灵,净化灵魂。

我知道师父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但我更知道经不可轻授,亦不可轻取。

所以,师父,扫塔就当活动经费了吧!交给我,您放心。

(系列伪小小说,看不懂的接上期)


本文作者:丘山悟生

转自微信公众号:随读感言

原文地址:点击阅读

End
最后修改:2022 年 02 月 28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不错,请随手点赞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