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院复工以来,最火的国产电影,当属《八佰》。
火到什么程度呢?
光是点映场就卖了2亿多,创造中国点映票房的最高记录;
正式排片首日破1.35亿,贡献了当日总票房的88%;
有人预测,这部电影冲破20亿票房,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。
这部成本高达5.5亿元的电影,真的是不负众望,实至名归,在看的时候,我听见了周围很多人的啜泣声。
这部电影能上映,实在太不容易了!
原定去年7月上映,结果因为技术原因撤档。
后又因为疫情,整整拖了436天,才得以面世。
制片人王中磊曾在首映现场落泪:“感觉在梦里已经参加了好几回……”
电影《八佰》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。
讲述了日军攻打上海时,“八佰壮士”坚守四行仓库,用智慧、勇气和鲜血,迎面抗击敌人四天四夜的故事。
令人惊喜的是,导演管虎并没有着眼于“大人物”,反而刻画了绝境中,底层小人物的悲欢离合。
而这,恰恰折射出疫情中,我们普通人是怎么克服恐惧和困难的。
管虎表示,这也是《八佰》能够超越电影以外的意义。
看完这部电影后,我总结了8条与之相关的人生真相,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。
1.成年后,更能听见死亡的脚步声
电影中,“老葫芦”和“端午”本是“小湖北”在上海唯一的依靠。
可命运偏偏捉弄人,才十多岁的他,接连遭到亲人死去的打击,还亲眼看到好兄弟“七月哥”中弹身亡。
在那一刻,他更深刻地理解了,这场战争的残酷与血腥。
其实,现实生活不也是这样吗?
尤其是过了30岁,就更能经常听见死亡的脚步声。
我有个同学,老家在河北农村,前两天一起吃饭,她说每次春节回家过年,总会听闻村里一些人去世的消息:
“十几岁的中学生,夏天在河里游泳淹死了;
二十多岁的小青年,骑摩托出车祸身亡;
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,得了癌症;
七十多岁的老奶奶,被小石子绊倒后再也没起来……”
这让我想起袁泉在《朗读者》里的一句话:
“你在路上随便碰到的一个路人,都是别人做梦都想见到的人。”
央视主持人李咏,已经癌症去世快两年了。
而他的妻子哈文,直到如今,微博发得最多的是三个字:“早上好。”
600多天过去了,这一声“早”还在,而李咏却不在了。
万物都在,而你却不在,是世上最沉重的痛。
这世上,有很多人还没说再见,就再也见不到了。
所以,不要敷衍自己,不要辜负每一次相遇。
2.不轻易评价他人,是一种格局和修养
王拐是一个老兵油子,当兵只是为了挣军饷赡养老母亲。
比起打仗立功,他更希望回家讨老婆。
有个刚认识的战友,仅凭外表和固有的偏见,就说他是逃兵和怂包。
而事实证明,他是一名真正的猛士。
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,他用血肉之躯护住旗帜;
为了掩护大部队,他率先站出来报名敢死队……
在我们身边,有些人总是捕风捉影,喜欢用恶意去揣测和评价他人:
“你衣服穿得这么少,活该被坏人盯上。”
“他的朋友圈这么庸俗,看着就像一个渣男。”
“那个开豪车的年轻姑娘,一定是被包养的。”
一个人最大的恶意,就是强行给人贴标签、下定义,并认为自己什么都对。
列夫·托尔斯泰说:“你不是我,怎知我走过的路,心中的苦与乐。”
那些格局很高的人,从不轻易评价他人。
见过大世面的人,更不会说别人没见过世面。
真正的强者,反而更加尊重弱者、竞争对手,甚至是敌人。
雷军无数次在演讲中说:“要想创业成功,必须把敌人搞得少少的,把朋友搞得多多的。”
正因如此,雷军才享有“中关村劳模”和“好人缘”的绝佳口碑。
人生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单选题,而是海纳百川的多选题。
希望我们可以理解彼此的不同,不站在道德制高点评判他人。
也愿你我不被别人妄定标签,勇敢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。
3.成大事者,必须顶住千钧压力
在激烈的战斗中,面对突袭和紧急状况时,副团长谢晋元从来没有慌乱过。
他从来都是冷静分析局势,沉着指挥大家作战。
从这里可以看出,临危不惧、镇定自若不仅是一个领导的必备素质,更是每一个成事者的必要修行。
凡是成大事者,都能顶住千钧压力。
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,任正非。
在女儿孟晚舟被扣加拿大时,在华为被美国一再打压时,他从来没有自乱阵脚,而是有条不紊地沉着应对。
去年,在任正非75岁生日时,孟晚舟给父亲手写了一封这样的贺信:
而对于孟晚舟事件,任正非维持了一贯的原则:
“我绝不会做一件事,那就是拿广大中国人的利益,来换取华为的利益,来换取女儿的性命。
如果让加拿大放人,让美国取消对孟晚舟的制裁,要以中国作出让步为前提,那我宁愿选择让女儿受苦。”
为人父母者,谁会不心疼儿女,谁会不关心儿女的安危?
任正非作为父亲,肯定无比珍惜和心痛,但他不得不顶住压力,负重前行。
他在《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》中说:
“要在茫茫黑暗中发出微弱的光,才能带领团队走向胜利。”
作为领路者,如果他妥协了、倒下了,那可能会有更大的麻烦和危险。
他的一生坎坷卓绝,历经无数苦难,但他都扛住了。
想成大事者,除了不纠结,还必须顶住千钧压力,逆流而上,才能柳暗花明。
4.雪崩时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
战争伊始,四行仓库被日军反复围攻,里面的战士接连倒下。
背后一河之隔的上海租界,却歌舞升平,仿佛战争全然与自己无关。
甚至还有人戏谑,这样“自杀式的抵抗”,无异于以卵击石,毫无用处。
正是这种看客心态,让租界的人毫无防备,在后来也遭受到了日本人的侵袭。
我想起了疫情初期,很多人不听劝,四处串门,甚至聚会喝酒。
结果不仅连累了家人,还传染了好几千人,造成恶劣的影响。
的确,人类是命运共同体,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。
如果总是冷漠地隔岸观火,等哪天火势蔓延过来,你不仅没做好准备,可能还洋洋自得、浑然不觉。
抛却偏见和嘲讽,未雨绸缪,心怀善良,在别人困难时施以援手,共克时艰,是生而为人应有的态度。
毕竟,雪崩时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
5.你弱的时候,坏人最多
淞沪会战期间,上海不仅被日军侵袭,还有英国、美国和法国设置租界。
当时的中国人总是被歧视和嘲笑,备受欺凌。
落后就要挨打,是血淋淋的现实。
这印证了一句话:“你弱的时候,坏人最多。”
对此,演员黄渤深有体会。
还没火的时候,他在剧组遇到的都是耍心机的人。
如今成名了,身边却全是好人,每个人都洋溢着善良的笑脸。
犯罪心理学有个理论,叫破窗效应。
意思就是,一个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,会诱使人们仿效,甚至变本加厉。
同样地,如果一个人很穷、很羸弱,就可能常常被歧视、被欺侮、被伤害。
而破解的唯一办法就是,让自己变得更优秀、更强大、更富裕、更有见识。
6.极度渴望成功,必付非凡代价
影片最令人动容的一幕,是陈树生为了粉碎敌人炸墙的企图,和一众战士身捆炸药,勇敢跳楼,充当人肉炸弹……
更令人心痛的是,陈树生留下了一封血书:
“舍生取义,儿所愿也!”
背后租界里的人看到这一幕,冷漠的内心终于被唤醒,纷纷出手支援。
从过去的抗日战争,到现在的抗疫、抗洪、抗火灾,很多人英勇上前线,甚至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,才换来今日的和平与安宁。
身处和平年代的大多数人,并未经历过战争的残酷。
但我们应该明白,每一次胜利和成功,都必须付出沉痛的代价。
大到国家的独立和崛起,小到个人奋斗、职场跃迁、自主创业,不同的选择和行动,都会带来不同的结局。
没有什么东西,是可以轻轻松松得到的。
7.真正驱动你变强的,是痛苦
由欧豪饰演的端午,在四行仓库好几次想逃跑,他始终认为自己不是打仗的料。
可当他看到“老葫芦”被日本人处死,终于选择英勇抗战。
当他用一把枪打退一架战斗机时,战友们都对他刮目相看。
正是亲人逝去的痛苦,让他看清这场战争的本质。
如果不主动积极战斗,那么他身边的人,以及自己,都将面临更大的危险。
电影《后会无期》的制片人方励曾说:
“惜命的方式,不是拿来养生,而是拿来折腾的。”
只有将生命淋漓尽致地燃烧透了,你才算没有白活。
痛苦,是一种比快乐还重要的天分。
巨大的痛苦,会驱动一个人去获得巨大的成就。
恐惧给你带来痛苦的同时,也带来了动力。
阿里集团湖畔大学产品模块学术主任梁宁,对此深有体悟:
“当你不再痛苦的时候,也许你超越了,也许你就此平庸了;
对于拥有巨大痛苦的人,欢愉是短暂与廉价的,因为真正驱动你变强的,是痛苦。”
8.顶尖高手,都信奉长期主义
淞沪会战虽然失败了,但不代表我们就输了。
最终八年抗战,我们获得了艰难的胜利。
忍辱负重,永不放弃,是致胜的关键法宝。
人生没有一蹴而就、一劳永逸的事情。
荷花定律,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。
一个池塘的荷花,开满半个池塘,需要29天。
到第30天,荷花才全部开满。
很多人容易在中途放弃,从而与成功擦肩而过,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,才能获得胜利。
人生不是百米冲刺,而是漫长的马拉松,比拼的是毅力、决心和长期的坚持。
日拱一卒无有尽,功不唐捐终入海。
人生最重要的事情,只有一件,那就是找到你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,坚信它、追逐它、捍卫它。
因为,那才是你长期努力的根源和动力所在。
本文摘自:读者微信公众号